提示
《听懂流行词》 专辑持续更新中,汇集时间最流行的新词新语句表述,让你跟上时代的潮流,知道身边人在说什么、在想什么。
“内卷”这个词原本来自社会学和文化学领域,指的是一种在竞争中导致自我限制、自我封闭、无意义的过度努力的状态。在现代流行语境中,“内卷”通常描述了一个不断重复且无法突破的恶性竞争过程,人们为了应对激烈的竞争,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不得不不断加码自己的付出,但这些付出往往并不会带来更大的回报。
“内卷”最初是由美国人类学家阿尔文·戈夫曼(Alvin Goffman)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,原本是指农业社会中,社会资源有限,生产力没有提升的情况下,各个家庭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而陷入不断恶性竞争的状态。它的英文翻译为“Involution”,意指向内卷曲、不断自我封闭的过程。
在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,阿尔文·戈夫曼通过对印度社会的研究发现,在一个社会整体不再进步、创新的情况下,个体和群体为了继续生存而采取了大量重复性、低效且充满竞争的行为,导致社会资源的不断“内卷”。
内卷一词在中国文化中被引入和使用,通常指代在一个资源有限、发展停滞的环境中,各种行为模式和社会结构陷入恶性竞争,使得个体的努力无法带来更多的社会回报,反而让人陷入困境。
| 特征 | 说明 |
|---|---|
| 过度竞争 | 个体或群体为了竞争,做出大量重复、无意义的努力。 |
| 资源有限 | 社会或某一领域的资源(如时间、金钱、机会等)有限,导致竞争加剧。 |
| 难以突破 | 无论个体多么努力,始终无法突破当前的瓶颈或提升竞争力。 |
| 消耗心理和生理健康 | 长期的内卷现象会导致个体身体和心理上的疲惫与焦虑。 |
| 恶性循环 | 内卷行为会形成恶性循环,个体和群体的努力无法带来长远的正向回报。 |
由于社会资源的紧张,尤其是在教育、就业和住房等方面,很多人都面临着极为激烈的竞争。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,人们不得不加倍努力,形成了恶性循环。
社会制度和文化观念中的某些固有结构,使得个体无法通过创新或改变现有规则来突破困境。例如,某些行业的晋升路径过于僵化,导致员工只能通过重复性的努力来争取有限的资源。
在信息高度不对称的环境中,个体很难准确地评估自己的努力是否有效。为了避免落后于他人,人们往往选择盲目跟随他人的行为,造成竞争中的无意义重复。
在一些以“努力为本”的文化背景下,个人的价值和成就往往与努力程度直接挂钩,导致许多人陷入到只看外在努力而忽视实际成效的内卷状态。
通过理解和认识内卷现象,我们可以逐步破除恶性竞争模式,推动社会向更健康、更有创意的方向发展。
(完)
更新时间:2025-10-20 08:54:31 标签:内卷 流行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