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明
《天水视窗》 是聚焦甘肃省天水市的地方专栏,持续更新城市历史、地理、考古、非遗、民俗与当代发展等多元信息。部分内容为传说,未经学界考证。
权德舆,唐代著名文学家、宰相,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和政治才能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。他出生于天水略阳(今甘肃秦安),后迁居润州丹徒(今江苏镇江)。权德舆的一生,不仅是文学创作的辉煌历程,也是政治生涯的传奇篇章。
权德舆(759年—818年9月30日),字载之,天水略阳(今甘肃秦安)人,唐代文学家。
前秦仆射安邱公权翼的十二世孙。祖辈迁居润州(今镇江)丹徒。起居舍人权皋之子。乾元二年 (759年)生,四岁能诗,七岁随父寓居阳羡(今宜兴),不久父病逝,哭踊如成人。不到二十岁即以文章著称,杜佑、裴胄等争先聘请。建中初年,河南黜陟使韩洄招纳为秘书官,后考取秘书省校书郎。建中四年(783年)罢江淮漕挽从事,长居练水(在今江苏丹阳)。贞元元年(785年)与宰辅崔造幼女崔邱樊成婚。贞元二年(786年)冬天入江西李兼幕僚。德宗好文,闻其才,召为太常博士,改左补阙。贞元十年(794年)改起居舍人,知制诰;转驾部员外郎、司勋郎中。宪宗元和初,历官兵部、吏部侍郎,元和五年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因与李吉甫不合,元和八年(813年)罢相,以吏部尚书留守东都。元和十一年为山南西道节度使(今陕西汉中)。元和年间被誉为“缙绅羽仪”。元和十三年(818年)请求回京养病,德宗恩准,是年八月卒于返京途中。著有《权文公文集》。《四库全书》收《权文公诗集》十卷。
权德舆出身于一个有着深厚家风的仕宦家庭,其十二世祖权翼曾是前秦的司徒,父亲权皋在安禄山幕下任职,后因逃离叛逆而受到称赞。权德舆自幼聪明好学,三岁能辨四声,四岁能作诗,十五岁时已有数百篇文章,开始在文学界崭露头角。
权德舆的仕途起步于建中元年(780年),当时他受辟为淮南黜陟使韩洄的从事,试任校书郎,后改任右金吾卫兵曹参军。他还曾担任杜佑的淮南水陆运环卫掾曹,以及汴东水陆运盐铁租庸使包佶的从事。
贞元八年(792年),权德舆入朝为太常博士,后迁左补阙。他因直言进谏而受到时人称赞,尤其是在反对司农少卿裴延龄判度支一事上,他不顾个人安危,两次上疏唐德宗,义正词严地陈述度支要职,个人必须慎重。
元和五年(810年),权德舆因“陈说谋略多中”,被拜为礼部尚书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成为宰相。他为政以宽厚为本,但在与其他宰相争论政事时,常不表态,因此受到朝臣指责和宪宗的不满。元和八年(813年),他被罢去宰相职务,后历任东都留守、太常卿、刑部尚书等职。
权德舆掌诰九年,三知贡举,位历卿相,在贞元、元和年间名重一时。他的文学成就极高,著有《权文公集》。他以诗文著称,其作品风格质朴自然,深受时人喜爱。
元和十三年(818年),权德舆在入朝途中于汉中府洋县纸坊去世,享年六十岁。他被追赠左仆射,谥号“文”,后人称为权文公。
权德舆,这位从天水略阳走出的唐代文学家与宰相,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和政治才能,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。他的一生,不仅是文学创作的辉煌历程,也是政治生涯的传奇篇章。权德舆的故事,激励着后人追求卓越,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。
(完)
更新时间:2025-10-17 08:37:00 标签:权德舆 天水 宰相